发布时间:2024-11-27 14:01:30 来源:kf凯发官网旗舰店 阅读次数:次
短片中,来自英国的小伙伍斯对中国的茶文化极富兴趣。他的先祖因爱茶而发明了下午茶,他因此对茶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好奇心。
事实上,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㊣点——福建,有着一处“世界茶港”——福州烟台山。伍斯的先祖所热爱的茶叶,极有可能就是从这处港口出发的,远渡重洋,抵达地球的彼端。
早在汉代,福州已是中国外贸的港口之一。据《后汉书》载:“旧交趾七郡,贡献转运,皆从东冶泛海而至。”“东冶”,即福州。
随海㊣外交通、贸易的兴起,中唐时期,福州与广州、扬州并肩成为唐代“三大国际贸易港”。大江贯穿,福州通过水路连接福建近1/2的面㊣积,长期成为交通、贸易的关键㊣枢纽;沧海横流,为港口贸易发展与兴盛奠定基础。
1685年,福州设立闽海关,成为中国首个设立海关的城市。1844年,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福州,正式开埠。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,福州茶叶市场迎来黄金时代。福州港茶叶年出口量基本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40%左右,居全国茶叶输出的首位,与上海、汉口并列为“中国三大茶市之一”。
当时的福州茶香浮动,引来万✅国所向。成箱的武夷茶,从崇安码头出发,南下取道闽江,运至福州港,由往来不绝的船只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抵世界各地。由此,福州港迈向了繁荣鼎盛,成为当之无愧的“世界茶港”。
“未讲天下事,先品观音茶。”亲朋见面要斗茶,迎宾待客要品茶,婚丧嫁娶要喝茶,迎来送㊣往要送茶……在泉州安溪西坪,铁观音早已渗透进日常生活㊣的方方面面,成为茶乡人的精神图腾。
安溪茶历史悠久,至少可㊣追溯至唐朝末年。宋元时期,随着泉㊣州港的兴起,安溪茶叶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。英语中的“tea”即由闽南语的“茶”音译而来。
位于安✅溪县西坪镇松岩村松林头打石坑的石崖峭壁上,一棵茶㊣树亭亭玉立,在山间地头之上,显得独树一帜。远看,茶树与石崖㊣相映成趣,仿佛一只大乌龟驮着一棵茶树缓步而来。近看,茶树叶形椭圆、叶肉肥厚、嫩芽嫣红、青翠欲滴、枝繁叶茂。
“这株魏家铁观✅音母✅树,从发现至今已有300多年。”魏荫铁观音第九代传人魏月德说,其祖魏荫发现这一母树后,通过压条繁殖,将繁育出的茶苗送给周边茶农栽种,推动了铁观音在安溪各地安家落户。
高超、精湛、独特的制茶技艺,印证了一代代安溪人根脉传承㊣的匠心精神。在安溪,像魏月德、汪建仁这㊣样不㊣遗余力传承茶文化的人还有很多。近年来,安溪大力培养高素质茶文化人才,目前已获评㊣铁观音大师8名,铁观音名匠26名,国家级制✅✅茶工艺大师8名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、省级9名。
悠远的茶业发展史、精湛的半发酵技艺、丰富的茶树基因库、多样的茶园生态✅圈等,融合形成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。近年来,安溪还在全国率先发展集生产加工、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茶庄园业态,大力培育文旅新经济。
当人们因为短片走进福建、走进茶乡、走进茶文㊣㊣化,会发现福建人并不局限于简单地冲泡茶叶,他们将茶玩出㊣了百八十种花样。
擂茶,作为客家㊣人从中原向南㊣方迁徙中留下的宝贵财富,被誉为“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”之一。严格意义上来说,擂茶并非茶叶的一种,而是将茶叶与芝麻、草药等原料混合在一起,研磨成浆,冲入开水或入锅煮沸后直接饮用。
在制✅作工艺方面,擂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“擂”。其制作过程要求严㊣格,使用一套独特的工具,称为“擂茶三宝”——擂钵、擂杵、捞子。握一根✅茶树所制的擂㊣杵,配合加入其他原料放在擂钵中,沿着钵体内壁镭射状花纹不断耐心研磨,频频舂捣、旋转。
在福建三明,家家户户“下午茶”的头号之选必然是邀上街坊邻居或是三五个好友,一同吃上一碗“擂茶”。他们㊣将炒米大把大把地放入盛着擂茶的碗里,热气腾腾地端到客人面前。大家团团围坐,边饮边嚼,边扯家常,或谈见闻时事。一碗下肚,暖心暖胃。
泰宁擂茶的一大特点是讲究熟料的醇香。来到泰宁古城的茶馆,一碗擂茶就着花生、糍酥、地瓜片等自产农食,微风轻拂,仿佛置身旧时大户人家的幽幽古韵之中。
“月光仔,月亮亮,喊你下来✅吸擂茶;擂茶喷喷香配老姜……”伴随喊茶歌,擂棍飞转,钵内茶料细腻,顷刻间,一股清新淡雅的香味便弥漫在空气中,成就“药食兼具,味中有味”的饮料。
这部短片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。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宣传片模式,而是以一种更内敛、更真挚的方式,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、人文风情、民俗活动、传统工艺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展现㊣了武夷山独特的魅力。
在秋天的武夷山街头,感受空气中弥漫的茶香与自然的清新,找一间茶室,泡泡茶,聊上两句,等待太阳缓缓落山。
在武夷山,如果你想要了解茶文化,你可以有许多个目的地。你可以到燕子窠“三茶”统筹馆了解武夷山的“三茶”文化;可以到大坪洲生态✅✅茶园,感受生态茶园模式的不断完善,生态种茶、以茶促产、茶旅融合在这里开启了更多可能;也可以漫步于岩骨花香漫游道,暑气已悄然隐退,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清新与宁静。
作为南平文旅发展的排头兵,武夷山在2022年共打造5处露营地、6个网红观景台、6个大㊣众茶馆、60个共㊣享茶空间,提档升级13家民宿酒店。武夷山“文旅茶融合打造消费新地标”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城市旅游优秀案例。
今年九月底,以“秋览茗山 夷路倾心”为主题的2024世界旅游日暨武夷山金秋旅游产品发布活动在大红袍山庄举行,现场发布了12条✅主题旅游产品线路和五大主题金秋旅游产品,诚邀广大游客共赴武夷山,开启金秋多彩之旅。
近年来,武夷山市注重振兴茶文化,围绕建设“世界茶源、中国茶都”目标,突出㊣文化引领,不断丰富和提炼武夷茶文化资源,编撰《武夷茶志》,收集茶故事、编排茶歌舞,经常开展茶事活动等,实现茶叶从单一营销向综合营销转变,有效提高茶文化的品位,强化品牌的㊣带动力、影响力,实现茶文旅深度融合。
品一杯福建茶,不仅可以品出茶的味道,更可以品出福建人的情味。这就是福茶福味,这就是福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在福安西北部,有一个享有“福建名茶之乡”美誉的乡镇,名为社口镇。眺望美丽的绿色生态茶园,鳞次栉比。坦洋溪畔,“坦洋历史文化名村”牌坊醒目矗立,村口的✅坦洋茶文化古街店铺茶香四溢,修缮后的古民居古朴庄重,白墙黑瓦的古建筑充满闽东韵味,游人在坦洋的山水间流连忘返。
社口镇坦洋村保留着㊣坦洋工夫茶的传统手艺。从小种红茶发展到工夫红茶,坦洋工夫茶的制作技艺经历了很大的变化。由鲜叶㊣到红茶,需要经十几道繁复的工序。
社口镇坦洋村的党委们牢牢记着“坦洋村因地制宜茶饮料属于什么品类,发展茶业经济,鼓励农㊣民开垦荒山”的使命,为了㊣破除村民思想老旧,开发大量长年荒芜的“祖宗山”和“祠堂山”,村干部带头开垦㊣荒山,开发茶山,带领村民将茶产业规模做大。短短两㊣年多,坦洋村的茶园规模迅速增至1000多亩,村里的茶产业也初具规模。从此,社口镇坦洋村的党委一任接着一任振兴坦洋村的特色茶产业。
近年来,社口镇立足独具特色的茶产业紧紧抓住发展机遇。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依托,产学研联合打造全国一流茶叶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,建设“茶科研文创、茶加工贸㊣易、坦洋工夫文化产业”三大茶产业园。同时以坦洋工夫城、茗科茶业、林芝茶业等坦洋工夫原材料基地做示范㊣带动,持续打造“坦洋工夫”的质量名片。
人心齐,茶山绿,茶农富。如今的㊣㊣坦洋㊣村,全村拥有茶山4900多亩,茶行30多家,家庭作坊也达到35家。不仅恢复了㊣历史上茶园苍翠、茶香四溢的景象,也实现了“闽东学‘三洋’,坦洋要当领头羊”的目标。